我的博客

赵开美 刻仲景全书序 译文 注释

目录
  1. 背景
  2. 翻译中的错误
  3. 译文
  4. 原文和注释

感谢读者在微新公众号告指出我翻译的错误,之前不知道成无己是金代医学家,现在已经改正过来了。

背景

东汉末年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伤寒杂病论》因战乱散失。西晋王叔和(201—280年)搜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10卷流传至今。而宋朝神宗熙宁时,修订翰林院书库中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他们发现此书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于是删去伤寒部分(因为此时已有王叔和编的《伤寒论》),留下杂病部分,题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即流传至今的《金匮要略》。

本文则是明朝万历年间藏书家赵开美搜集多部张仲景著作后刻印《仲景全书》时所作之序。

翻译中的错误

我没能找到这篇文字的白话译文,所以自己查找资料,注释并翻译为白话文。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搞明白。例如:

吾闻是书于家大夫之日久矣

予读而知其为成无己所解之书也。 (在公众号上收到一位朋友留言,原来成无己是金代医学家,已经改正错误)

而跻一世于仁寿之域也。

是可谓完书,仲景之忠臣也。

予曩固知成注非全文

转卷间而后知成之荒也

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翻译的是否正确。

译文

乙未年(1595),我们县里爆发瘟疫,我家的奴婢大概有六七人都病倒了。吴地的名医沈南昉先生在海虞,借助他的力量我家的奴婢基本都起死回生了。我们家得到沈先生的大恩德。我不知道沈先生使用的是何种医术,竟然如此神奇,因此询问他。他说:”我没有学过什么不为人知的的神奇的典籍,我只不过是读了一点张仲景的《伤寒论》而已。“我说:”我从早就从我父亲那里听说过这本书了,然而这个书在书市上是绝对买不到的。“沈先生说:”我确实有这本书。“

我读这本书以后,知道这是经过金代成无己所注解的书,但是,书中的抄写错误难以订正,断句也很困难。之后又购求到几本这个书,得以订正了抄写错误,并断了句。并增补脱漏的地方,修正错误的地方。

沈先生说:”这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书了,你做的工作可以说对张仲景非常忠实了“,我表示我的能力还很不够。我父亲对我说:”你就把这个书刻印出来,让广大同胞也能从中受益吧“。我说:“好的。”沈先生说:“《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治疗杂症的秘方,也一并印了吧,从中可以看到古人治病攻伐补泄,缓急调理的方法”我父亲说:“儿子,你记着点”。我说:“好的,那如果刻好了该怎么命名呢?”我父亲说:“可以叫《仲景全书》”。已经刻好了,又得到了宋朝所刻板所印的《伤寒论》。我本来知道所印成的书的内容还不是全文,而得到了这个书,不亚于获得了稀世珍宝,看完了这书,我就知道已经刻成的书里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又把这个书一并刻了,用来继承我父亲的宏大志向。后来又从旧书籍中找到了三卷《伤寒类证》,用于概括归纳张仲景的著作,化繁为简,归纳零散的内容,并把病症,脉象,药方都写得很清晰,把张仲景的方法体现的明白而无遗漏。于是一并附在后面。我因此哀叹世人,因为张仲景的高明的医术未能广泛流传,而无法得到恰当的诊治。张仲景殚精竭虑,致力于钻研医术,根据细微的症状辨别疾病,写下一百多个药方,用来救死扶伤。是多么的仁慈博爱,并且成为一代名医。反观今天从医之人,舍弃根本而追求细枝末节。厉害一点的能知道东垣,差一点的只知道丹溪,最厉害的也只以《玉机微义》为权威,至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还有王冰的《玄珠密语》则茫然无知。说到张仲景、刘完素,他们甚至几乎不知道他们的事迹和生活的年代。仍然似乎腼腆地说:“我的才能用来治病已经足够了,非得追求那些高远的东西才有意义吗?“而且今天读医书的人必要讥讽说:”这个人啊,就是读死书罢了,也不知道变通“。不知变通者,世上当然有,但是因为求变通很困难就放弃研读古书和尝试变通,那不就像因噎废食一般吗?现在这书刻成了,怎么知道会不会有那些当权者会对这书大家嘲笑呢。有人说:”唐朝的陆贽,为官得志时就通过劝谏皇帝治理天下弊病,不得志时就整理编辑医书,来救治天下百姓,那你也是有和他同样的想法吧。“我说:”不不,这是我父亲的志向啊。我父亲曾经也是通过给皇帝的奏折,抨击时弊,希望纠正父子君臣的伦理纲纪,阻止结党营私的风气发展,挽救东南人民与疾苦,却因为敢于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权小人,所以困顿的时候多而得志的时候少。刻印这本书,是我父亲的像陆贽一样的志向啊。现在我父亲已故去四年,而这书终于刻印完成。我父亲处于江湖俗世之间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大概与在朝廷中做官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致的。那人说:“其实是你做的,但是你却说是你父亲的志向,大概是所谓的”做了善事要归功于父母的教诲“的做法吧”。我说“不不,这是我父亲的志向。”

原文和注释

岁乙未[^乙未],吾邑[^吾邑]疫疠[^疠]大作,予家臧获[^臧获]率六七就枕席。吾吴和缓[^和缓]明卿沈君南昉[^沈君南昉]在海虞[^海虞],藉其力而起死亡殆徧[^徧],予家得大造于沈君矣,不知沈君操何术而若斯之神,因询之。君曰:“予岂探龙藏秘典,剖青襄奥旨[^青襄奥旨]而神斯也哉。特于仲景之《伤寒论》窥一斑两斑耳。”予曰:“吾闻是书于家大夫[^家大夫]之日久矣,而书肆间绝不可得。”君曰:“予诚有之。”予读而知其为成无己[^成无己]所解之书也。然而,鱼亥[^鱼亥]不可正,句读不可离矣。己而[^己而]购得数本,字为之正,句为之离,补其脱略,订其舛错[^舛错]。沈君曰:“是可谓完书,仲景之忠臣也。”予谢不敏,先大夫命之:“尔其板行,斯以惠厥同胞。”不肖孤曰:“唯唯”。沈君曰:“《金匮要略》,仲景治杂证之秘也,盍并刻之,以见古人攻击补泻,缓急调停之心法。”先大夫曰:“小子识之!”不肖孤曰:“敬哉,既合刻则名何从。”先大夫曰:”可哉,命之名《仲景全书》。“既刻已,复得宋板《伤寒论》焉。予曩[^曩]固知成注非全文,及得是书,不啻[^不啻]拱璧[^拱璧],转卷间而后知成之荒也,因复并刻之,所以承先大夫之志欤。又故纸中检得《伤寒类证》三卷,所以櫽括[^櫽括]仲景之书,去其烦而归之简,聚其散而汇之一,其于病证脉方,若标月指之明且尽,仲景之法于是粲然无遗矣。乃并附于后。予因是哀夫世之人,向故不得尽命而死也。夫仲景殚心思于轩岐,辨证候于丝发,著为百十二方,以全民命,斯何其仁且爱,而跻一世于仁寿之域也。乃今之业医者,舍本逐末,超者曰东垣,局者曰丹溪已矣。而最称高识者,则《玉机微义》是宗,若《素问》[^素问]若《灵枢》若《玄珠密语》[^玄珠密语],则嗒焉茫乎而不知旨归。而语之以张仲景、刘河间[^刘河间],几不能知其人与世代,犹䩄[^䩄]然曰:”吾能已病足矣,奚高远之是务?“且于今之读轩岐[^轩岐]书者,必加诮曰:”是夫也,徒读父书[^徒读父书]耳,不知兵变已。“夫不知变者,世诚有之,以其变之难通而遂弃之者,是犹食而咽也,去食以求养生者哉,必且不然矣。则今日是书之刻,乌知不为肉食者大嗤乎!说者谓:”陆宣公[^陆宣公]达而以奏疏医天下,穷而聚方书,以医万民,吾子固悠然省世思哉。“予曰:”不不,是先大夫之志也。先大夫固尝以奏疏,医父子之伦,医朋党之渐,医东南之民瘼[^瘼],以直言敢谏,医谄谀者之膏肓,故踬[^踬]之日多,达之日少。而是书之刻也,其先大夫宣公之志欤。今先大夫殁垂四年而书成,先大夫处江湖退忧之心,盖与居庙堂进忧之心同一无穷矣。“客曰:”子实为之,而以为先公之志,殆所谓善则称亲[^善则称亲]与!“不肖孤曰:”不不,是先大夫之志也。“

  万历己亥[^万历己亥]三月谷旦[^谷旦]

海虞清常道人赵开美序

[^乙未]: 乙未 应该指1595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赵开美(1563-1624年)
[^吾邑]: 赵开美是江苏常熟人
[^疠]: [lì]:1.瘟疫。 2.恶疮。3.杀。 [lài]:古同“癞”,癞病。
[^臧获]: [zāng huò]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和缓]: 我猜测指的是医和,医缓,他们是春秋时候的名医。这里大概泛指名医。
[^沈君南昉]: 沈南昉
[^海虞]: 地名,故城在今江苏常熟县东,晋置,隋併人常熟县。赵开美故籍。(引自《伤寒论校注刘渡舟》主编)
[^徧]: [biàn]同“遍”。
[^青襄奥旨]: 风水命理,据说是著名风水学家杨筠松所著
[^家大夫]: 指赵开美的父亲赵用贤(1535-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隆庆进士,万历中官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毅,撰有《赵定宇书目》。开美继承父业,藏书愈富,详情见其所撰《脉望馆书目》。
[^成无己]: 成无己 (约1063~1156年)中国金代医学家。宋代聊摄(今山东茌平县)人,靖康(1126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著作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
[^鱼亥]: 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撰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现多指书写错误,或不经意间犯的错误。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
[^己而]:不久,继而
[^舛错]: 错乱;不正确
[^曩]: [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不啻]: [bù chì]不只;不止;不仅仅;不亚于。
[^拱璧]: 大璧,泛指珍宝
[^櫽括]: 就原有文章的内容、情節,加以剪裁或概括。
[^素问]: 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
[^玄珠密语]: 医书,唐朝王冰(约710-805)作
[^刘河间]:刘河间(约1120~1200),即刘完素。金代医学家。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人称刘河间,自号通玄居(处)士。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䩄]: [miǎn]:〔䩄觍〕同“腼腆” [tiǎn]:1.同“觍”。2.文言用来形容人脸的样子。
[^轩岐]: 1.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2.指医术。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陆宣公]: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1]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遭谗被贬斥后,研习医术,集“古方名方”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
[^踬]: [zhì]1.绊倒。2.事情不顺利;失败
[^瘼]: 病;疾苦
[^善则称亲]: 出自《礼记·坊记第三十》“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意为做了善事要归功于父母的教诲,犯了错误自已要承担起来,这样民间就会兴起孝顺的风气。
[^万历己亥]: 1599年
[^谷旦]: 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我的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查看更多其他内容!

评论无需登录,可以匿名,欢迎评论!